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2017 德國實測歐洲上網 SIM 咭大比拼 (3UK, 聯通香港, WeChatGo)


剛於九月份到德國自駕遊,碰巧就是發表第一次歐洲上網咭實測的兩週年,時間過得很快,不只是科技發展得快,就連上網咭的款式也轉得很快。今次所購入的上網咭都是由先前購買開的店舖買入的,為了令今次測試更有參考價值,就一次過買入三張不同電訊商發行的 SIM 咭測試,分別為 3UK 12GB 30 日有效期;聯通香港 2GB 30 日有效期;WeChatGo 無限流量 15 日有效期。三張咭都是 4G LTE 制式,香港電話可直接使用。在細微處其實三張咭各有特色,3UK 可用流量是 12GB,如不看影片 30 天一定夠用,另外有 3000 分鐘通話時間,但只可以在英國境內有用;聯通香港包裝寫著無限流量,但同時又列出 2GB (公平用量上限),這兩行字放在一起,令人不肯定這張咭是無限流量還是只有 2GB 流量;WeChatGo 那張都是標榜無限流量,另外這咭還有 30 分鐘通話時間,但我全程都無使用過這個通話功能,加上聯通香港的 SIM 咭都沒有通話功能,就當三張都是只有上網功能吧。

啟用方式
三張咭的啟用方式都有不同,以方便性來講,聯通香港是最簡單,只要設定好 APN 立即可以使用;WeChatGo 那張都差不多,只要裝好後打出一個歐洲電話或中國電話又或是立即上網,SIM 咭立即啟用。

3UK 那張就比較複雜,步驟如下:


1. 插入咭後撥打一個英國電話,打通後收線
2. 數分鐘後再撥出同一個英國號碼,聽取語音指示後,選擇 "All in one 20" 的計劃,SIM 咭立即可以使用。這個過程可以在香港或歐洲當地做都可以。
3. 在 APN 設定上填上 three.co.uk 以及開啟數據漫遊,完成後立即可用。

WeChatGo 在設定上相對簡單:


1. 安裝 SIM 咭
2. 在 APN 設定填上 portalmmm.nl 以及開啟數據漫遊
3. 隨意打出一個歐洲或中國電話 / 或打開任何一個程式使用流量,啟用完成。

聯通香港的設定更簡單:

1. 安裝 SIM 咭
2. 在 APN 設定填上 3gnet 以及開啟數據漫遊,完成後即可使用

上述設定都需要啟用流動數據 (如不啟用,數據漫遊的選項是開啟不了)。

覆蓋範圍





從包裝所列,3UK 所覆蓋國家最多,就連斯里蘭卡,新加坡,以色列,紐西蘭等非歐洲國家都可用到。WeChatGo 和聯通香港都是 37 個國家,但兩家所覆蓋的國家並不盡相同,WeChatGo 覆蓋幾個大西洋群島國家而聯通香港覆蓋至法屬圭那亞這一點比較特別。

三張咭對巴爾幹半島國家的覆蓋同樣不夠完整,阿爾巴尼亞,黑山,塞爾維亞,科索沃和馬其頓等國就不在覆蓋範圍,如有機會再去巴爾幹半島定必為大家介紹當地最新的上網咭資料。


實地測試
到步德國後,立即將三張咭安裝在三個 WIFI 蛋內,此舉順道可測試三張咭的分享數據的限制,結果是三張咭都沒有限制數據分享,這對於使用 WIFI 蛋分享的用家是一大喜訊。


今次帶同測試的 WIFI 蛋共三個,分別為 4G 的華為 E5771H-937 (別名為隨行 WIFI-PRO) 及 Alcatel EE4G Osprey YB53VB (別名 MY WIFI 1497) 和 3G 的華為 E5730-B6A3。SIM 咭安裝組合為 3UK + 華為 E5771H,聯通香港 + Alcatel YB53VB,WeChatGo + 華為 E5730。由於 WeChatGo SIM 咭只可以使用 3G 網絡,以下速度測試未必最公平,但仍具若干參考價值。

測試環境:
- 所有 SIM 咭安裝於各自 WIFI 蛋內
- 使用 Sony XA1 以 WIFI 連接該 WIFI 蛋
- 使用 OFCA 測速 APP 測試
- 於開咭後 1 小時內測試
- 所有 SIM 咭均有兩次測試,圖示為最高測試結果

聯通香港測試結果
3UK 測試結果
WeChatGo 測試結果

從測試結果可看到聯通香港所得出的速度最高,最慢是 3UK,WeChatGo 比 3UK 速度稍高一點。

旅行至第五日,於布拉格市中心再作測試,結果如下:

聯通香港測試結果
3UK 測試結果
WeChatGo 測試結果

不知為何 WeChatGo 開始沒有流量,已檢查過 APN 設定沒問題,亦已將 WIFI 蛋重新啟動,但結果都是沒有流量。由於開咭時沒有根據指示加入微信的檢查用量的設定,所以不肯定流量中止是什麼原因。到後來回到德國 WeChatGo 仍然無法上網,在旅行第七日時已沒有再將該隻 WIFI 蛋開啟。

使用表現
在整個旅程中,使用了兩部電話分別連接三個 WIFI 蛋,Sony XA1 連接 3UK 網絡,Nokia 6 則輪流連接聯通香港及 WeChatGo 網絡。Sony XA1 主力為上 FACEBOOK, 檢查電郵發 WhatsApp 等平常使用的程式。Nokia 6 則主力使用地圖,找地點和當作 GPS 使用,另亦開啟網上電台收聽串流節目 (使用 TurnIn)。

3UK 網絡因之前已用過,對於它的表現仍然滿意,無論是瀏覽網頁速度,上載圖片等都在合理範圍之內。今次在德國及捷克使用評價都是中上。

聯通香港速度快,所以就連接作串流用途,但整體上並不穩定,串流經常中斷 (TurnIn 設計有若干秒的 BUFFER),用至最後幾日 (第13-15日) 直情是沒有流量,可能已到達 2GB 上限 (但包裝寫明 2GB 公平流量又有無限上網,其實那一個才是用量指標?) 所以流量中止。對於使用 FACEBOOK, YOUTUBE 等大陸禁止的網站都沒有問題,整體上對於聯通的穩定性有所保留。

最後為 WeChatGo 表現不過不失,可以上到 FACEBOOK, YOUTUBE 都沒有問題,但最大問題是在布拉格時已沒有流量 (使用後第五日),不肯定是什麼原因,但對於它只能操作幾日,可靠度成疑。

如果有聯通香港或 WeChatGo 的負責人看到這個測試,也都請你們檢視問題所在。一般人去歐洲最少都花 10 日,如果流量不足以支持 10 日或以上,這樣的 SIM 咭是否值得購買就留待買家自行決定。
柏林所住的 YH, 距離柏林火車站 8-10 分鐘路程

柏林的共享單車

柏林非觀光用雙層巴士,很熟口面嗎?因為是 MAN,車頂看落比英國車比較矮

柏林動物園附近的教堂,地標是也

柏林一個專賣古董車的展場,多家不同公司展出各款古董車,非買家都可進入參觀

古董車展場一角

柏林某 OUTLET,場內有兒童專用的車仔

勃蘭登堡門的背面

當晚特意前往用餐的越南餐廳,晚間一個牛肉湯河加特飲約 10 歐


同場加映 -- 華為 WIFI PRO 使用後記





今次旅行特意買入這個 4G 的 WIFI 蛋,一來因為 4G 網絡已十分普及,二來因為舊有的 WIFI 蛋只有 3G,在某些位置上可能電訊商已再沒提供 3G 網絡。

接收到這個 WIFI 蛋時,包裝令人有一種高科技感覺,主機比華為 3G 蛋為大,但就薄身一點,因為舊有 3G 款式有內置 RJ45 接頭,用來將室內的 LAN 訊號轉成 WIFI,此舉為流量節省不少。可惜到了 4G 年代就取消了。

雖然取消了 RJ45 接頭,但電池就改為 9600MAH,舊款已為 5200MAH,這個改進除可提高 WIFI 蛋的續航力,還可為其他電子產器充電 (雖然舊款他可以)。但這個 9600MAH 真的不容看小,充滿電後可連續三日,每日 12 小時操作還剩一格電 (共有四格電量)。另外亦繼承了舊款的功能,例如自動設定 APN。隨機附來的手帶其實是 USB 線,可為裝置充電。

至於重點的連線表現,上文已提及過,但可以一提的是 WIFI 接收的距離很大,在沒阻擋環境下 50 米內都可以接收到。穩定性方面都算合格,多日 12 小時操作下只發生過兩次當機,重設只要將開關長按五秒即可強制關機,待數秒後再重啟即可回復正常。順帶一提這個 WIFI-PRO 可支援美國的 4G 制式 (頻道),假如你不是用 IPHONE 而又到美國上網,在香港購買 SIM 咭再安裝上 WIFI-PRO 到美國即可使用完整的 4G 速度。

香港售價約 $1000,比 3G 版貴接近一倍。但觀乎其兼容度 (可兼容美國 4G 頻道),續航力 (連續使用 12 小時三日內不用充電),外觀設計及體積,絕對是旅行 GADGET 購入清單內排第一的裝置。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東京 23 區小旅行 冷門葛飾區半日遊

來到東京,很多人都會想到吃喝購物,新宿,涉谷,台東和千代田區都是主要活動範圍。然後在吃喝購物後,有人會說東京沒什麼好看。這也不一定,其實東京 23 區還有很多特色小區給你去發掘和欣賞。

這次來東京只短短三日,但就先後去了橫須賀看三笠艦以及今次要寫的葛飾區看足球小將的銅像。


乘東京地下鐵,轉線到都營淺草線直通到京成押上線的立石站下車,雖然手持兩鐵 72 小時 PASS,但京成線不在使用範圍,所以出閘時要在詢問處補票 (160 YEN) 才可離站。這個車站設在路軌上面,可以在大堂的窗日看到外面的路軌和平交道。

出站後已看到立可站商店街,這條商店街的店舖都是尋常街坊店舖如 100YEN 店,街坊藥房,理髮店等。在平平無奇的環境下,抬頭一望就見到足球小將的直幡佈滿整條商店街,原來這就是足球小將故事的背景場景,早幾年區政府就在此設立了多個足球小將銅像給廣大漫畫迷來朝聖。

商店街所見的直幡
在火車站入口亦有很大的足球小將的看板,對面就有銅像的位置圖,建議將地圖影下再依據喜好沿地圖朝聖。

銅像分佈地圖
由於其中兩個銅像位置比較遠,而且今次來這裡亦另有任務,所以決定參觀最接近車站的兩個銅像。戴志偉和林源三銅像。

戴志偉的銅像

銅像配以背景,充份將漫畫的畫面立體地呈現


戴志偉銅像座落於車站附近的一個兒童遊樂場,那種低調幾乎行過就錯過...


你看到銅像在哪裡嗎?
好了,另一個銅像是林源三,根據地圖顯示應是在馬路的三叉位,但當行到去時又找不到,再行多一點又好像過了界。當以為地圖在老點時,突然發現林源三銅像就在紅綠燈的旁邊。




時間關係只可以參觀其中兩個,根據官網所示應該立有 8 個銅像。
http://www.city.katsushika.lg.jp/faq/1007672/1009498.html

先前所說另有任務其實是參觀當地的大型家居裝潢店,這種店舖是不可能在首都五區內找到,除此之外,大型超級市場亦可在這區找到。

東京都的大型家居裝潢店,只有在外圍的 23 區才找到

在此亦可找到 LIFE 超級市場
沿路看到一些有趣畫面,其中有一家外表很古老的賣酒店舖,但掛上一個很大的 Suntory Whisky 招牌,裡面發現白州 12 年,無年份的山崎和響出售,價錢比市中心平 1000 YEN 左右。另外有賣酒的自動販賣機,但需要插入「免許證」才可購買。另看到日本酒販賣機,反而不用插入免許證。




東京其實還有很多新解的場景等你發掘,只要你不要只是去吃喝購物就可以了。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FB 上的旅遊谷的興起和 travellife 旅行討論區的沒落

很久以前,當 FB 未出現,網絡上就有很多討論區出現,而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旅行討論區要算是旅遊人生 (Travellife)。時常說 old good days,今日又要再提多次。其實只不過區區 十幾年的事已經是 old good days,現今的世代真的沒有一件事令人要去記住。又或者這個年代資訊比過去十幾年更爆棚,資訊之多令人無所適從,單單是如何到外國上網的方法已經有一大堆不同意見,而這些意見一時間分不清那個有用,那個中伏。

隨住 FB 的興起,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一堆所謂的 KOL,這些所謂的 KOL 每日或每星期都會發表一些文章或資訊,多數都是和食買玩有關,食買玩適合最大眾的口味,但很多這些 KOL 就十分喜愛用一些嘩眾取寵的寫法去吸引看倌注意,令本來一件稀疏平常的事,變成煞有介事的話題,甚致引起對與錯的爭拗,作為花生友看著這些人不知在爭什麼只有笑而不語。

回看以前的旅行討論區,為何我會說是 old good days 呢?因為以前去旅行的門檻比現在高,例如去台北的機票以前要 $1200 起,而這個 $1200 還是特價時的價錢,加上以前的格價方式是致電各大旅行社取得,網上報價應只有 Zuji 而已,Priceline 當時仍是競價系統,我一次都沒幫襯過。OK,回來這個門檻高的問題,所以當時計劃一個行程真是人生中其中一件大事。

還記得有一年打算去歐洲,還未決定去南歐還是東歐,於是上 travellife 看看和問問,很快就有人在討論區回覆我,而且還有一些很有用的資料參考。雖然大家萍水相逢,但都有著一種無私幫助的心態回覆提問。自此我亦間中在討論區上看看有沒有人需要幫助。

travellife 還有一個約腳組隊的版面,給一眾想出遊但又沒有朋友同行的在這裡尋找旅伴。都是因為這個版面,有幸能組成三次旅行團出發,最令人難忘的一定是去福建土樓那一次。事緣有一年看過日本人拍的土樓短片後想親自去一次,然後上討論區看看有沒有人組團,(是的,我很少貼文招人的),就看到有人發起組團,亦已有人報名,然後我又報名加入,怎料被發起人拒絕,原因是他們只招女生去,無奈之下就放棄了。再過一星期又見另一個招人的文,二話不說就報名,那時因為 FB 並未流行,大家都是靠 MSN 再交換電話聯絡,終於有一日相約出來傾行程以及付款代購車票,那時才真正見面,其實心情都幾反覆,一來不知同行者是什麼人,二來將錢交給初次見面的人代購車票,沒有人知道他會不會夾帶私逃,一切只靠一個信字來維繫。

到了正式出發時,上到火車才發現隔離的就是本來招人去土樓的那班女生,我們很快就 "相認" 和開始傾起來,好一見如故的感覺,那晚傾到火車熄燈才肯去睡,可能大家都覺得這樣相遇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大家都很珍惜相遇的時間。本來以為到了土樓後就各有各玩,怎料原來大家的行程都差不多,幾日來都在各旅遊點相遇,到了行程結束時,終於互相交換了電話,後來搞了幾次聚會聯誼,這樣就認識了一班新朋友,亦是我其中一班最珍惜的朋友之一。

後來兩次去雲南都是在 travellife 上相約出發,大家雖萍水相逢但都互相幫忙,互相尊重,部份團友還聯絡至今。

現在 travellife 已壽終正枕,取而代之是 FB 上一眾旅遊谷和 whatsapp 谷。經過幾年使用和觀察,覺得這些群組充滿山頭主義,加上一班自命 KOL 不斷借群組去分享他們的嘩眾取寵的個人意見和發現新大陸的文章,正所謂識就笑死唔識就嚇死,好在我還可以笑而不語。關於一些發問問題的帖文,很多時都被轟得體無完膚甚至令發問者離開群組。原因離不開那些問題都被定性為 "伸手" 帖,即什麼都不做靠其他人提供資料讓他完成行程計劃。其實最令人覺得山頭主義的就是那些圍爐帖,即那些帖只供群內特定的人參與討論,而討論內容多為和群組主旨無關係,即所謂吹水,這些帖並不是一兩個,而是十個八個。即是一個新人入群後就會看到一大堆這些吹水帖,由於 FB 結構和討論區不同,所以新人想找特定文章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在這些群活動亦要識 "埋堆",否則有什麼行差踏錯就會有一班 "陀地" 圍攻到體無完膚。假如你打算加入這些群組想搜集旅行資訊,可以的但你會十分辛苦才完成。

雖然 FB 上亦有一些群組是給人招旅伴,但就十分冷清,就算有帖都沒太多回應。本來使用 FB 可直接跟相關的人聯絡,但得到回覆的反而比以前討論區的機會率要低。現在旅行的門檻比以前低得多 (某廉航經常有 0 蚊機票作招徠),所以就多了一班從不自由行但又要自由行的人,又多了一班喜愛貼錢買難受,以窮遊為光環的人;另外又有一班自以為飛行次數多過其他人多就扮旅行專家指指點點的人;當然少不了一班以寫嘩眾取寵文為生存目標的人。綜合這幾種組合的人類,結論是現在的旅遊谷主要是讓一班人有存在感,和找尋圍爐取暖的感覺。看到這裡,應看到和討論區的分別吧。

香港人玩 FB 的比例應是全球最高,FB 就是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入群圍爐其實比工作重要,你看那些圍爐文都是那幾個常客就明白。我嘗試過在一招旅伴的群內找尋旅行腳,但好像都不成功,因為這些群的人氣並不高,加上現在機票便宜,令到更多人可以和朋友成團出發。

雖然 FB 群有著和討論區截然不同的結構,但相信 travellife 仍然存在,流量都可能被 FB 搶去不少。不過客觀條件話我知,有些事情總會發生,travellife 如不是機件問題,捱到現在都可能支持不住。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東京搭車小分享



雖然去過日本不下十次,但東京好像不過幾次,對上一次還要自駕遊 (!!),所以對於如何在東京都內移動其實都很無概念。

近日再訪東京都,沒有行程,沒有計劃,更沒有租車,只憑過往搭車的微弱記憶來開始這次行程。

到步東京由銀座開次這個無行程之旅,根據住宿建議的路線,在銀座搭地下鐵到上野稻荷町就可到達。到達地鐵站後購買了東京地下鐵及都營地下鐵共乘 day pass 開始這次純搭車東京行。

在沒太多行程束縛下,第一日只去了上野及秋葉原,其實用不過 day pass 的 1000 yen。

直至第二日,在 hostel 取得東京地下鐵路線圖後,才對東京的地鐵網絡概念更清晰。今日決定只買東京地下鐵的 day pass,原因有三:

1. 東京地下鐵的網絡覆蓋差不多是東京都絕大部份的地區
2. 純東京地下鐵 pass 只是 600 yen 而已
3. 東京地下鐵 pass 是以開用的 24 小時計算,而兩鐵共用 pass 只可在當日內使用,兩者相比東京地下鐵 pass 是比較抵用


第二日行程比較進取,因為想試坐東京都內唯一地面電車,所以就去了三之輪站乘坐都電荒川線為當日行程開始,順便去王子站看看當晚跨年的巡遊活動資料順便探路。都電荒川線是都營地下鐵的路線,day pass 是獨立發售,即無論是兩鐵共用 pass 或都營地下鐵 pass 都不適用。其實這張 day pass 只是 400 yen,搭乘三程已值回票價。

跨年日所有地鐵和 JR 都通宵行駛,雖然說東京地下鐵覆蓋十分全面,但由王子站回到上野,都要轉乘一次都營地下鐵,不然要坐多若干個站才可以轉車。雖然都營地下鐵路線並不多,但經過這次轉車後留意到都營地下鐵的路線都是很 “策略性” 的,例如新宿線和大江戶線。即是說如果你想由上野去新宿,轉乘一次新宿線會比單獨轉乘東京地下鐵會快得多。

第三日已開始掌握到東京地下鐵的搭車策略,加上 Google maps 協助,幾乎整個旅程都以東京地下鐵來完成。

由於想造訪一些大型商店,而這些商店都是在東京都的邊陲位置,需轉乘其他鐵路如小田急線,東急線等。有一次就需轉乘小田急線到成城學園前站,這次體驗既特別又令人覺得日本人的細心如何令人感到方便。在代代木上原站下車後,月台的另一面就是小田急線,情況就好似旺角站一樣,只要行過去就可轉車。但我手持的是東京地下鐵車票,沒有小田急線車票,那怎出閘呢?當下車後,只要到案內窗口和職員說由哪個站上車,補回乘車差價就可以出閘,整個過程非常順暢,幾分鐘內科款出閘,我想日本人應會更快。

都電荒川線車上售票機,可現場購買一日票

都電荒川線其中一站──荒川車庫前

都電荒川線其中一站──王子駅前

最後想講一下來回機場的交通,一般來講可以搭 JR, JR 的 NEX 或京城機場快綫來往。另外還可以坐機場巴士。機場鐵路由二千幾 yen 至四千幾 yen 不等,好處是快和簡單,壞處是出入車站要秤住那個十幾二十 kg 既篋上落,你都咪話唔甘,所以機場巴士就有存在價值,除咗免除秤住個篋上落車站外,仲可以比鐵路更點對點去到所住酒店,當然兩者價錢都不菲。

今次去東京,住宿有講到可以坐 1000 yen 既機場巴士到銀座,但出來時找不到那裡上車,只好坐回橙色車身的機場巴士出銀座。到步後才知道那個 1000 yen 的巴士資料,雖然有點呻笨但回程時知道如何搭車,算係輸一半吧。


先前提過既京城線除機場快綫外,另有普通既特急線一樣可以去到機場,票價約 1200 yen,大概一個鐘就可以由上野到機場。


呢幾日既日本之旅,最大得著就係對於東京都既鐵路交通比以前更了解,而且到了 2017 年既今日仲有紙本地鐵圖比遊客。我想講雖然有 PDF 版既地鐵圖,但紙本圖既優勢係可以一眼過睇到兩個站既位置同埋中間轉車站既位置,對於快速計劃一次行程十分有幫助,最少可以慳到好多時間。

喺香港好憎坐地鐵既我,去到東京搭車第一選擇一定係地下鐵。